top of page

【老屋調查誌】星濱山-參入藝術共創期待未來的正濱漁港

基隆港的港,留在大家的印象中與課本歷史上,是1984年擠身世界第七大貨櫃港的榮耀。事過境遷或許貨運吞吐量無法再提當年勇,但不知道大家是否會好奇,另外一個港,漁港的港,基隆有嗎?不是新聞報導中擁有觀光客必殺價格的碧砂漁港,而是在基隆和平島南方,日據時期的台灣第一大魚貨商港:正濱漁港。 前往隔壁爆紅的阿根納造船廠遺址一定會經過它,但好像兩個世界各自代表門庭若市與門可羅雀,正濱漁港貴為當時台灣漁業現代化的代表看不出來,漁港內曾停滿一千多艘漁船的光榮痕跡也不復見。說舊說老,離開基隆市區的老屋議題,這裡也同樣有新的事情在發生:星濱山 – 正濱港町藝術共創。 「藝術共創」這個概念光聽名字要先想一下,裡面在做什麼要問一下。對在地人來說或多或少聽過,但更多的是多年已習慣漁港生活節奏的在地居民,難以想像的畫面與事情,要在這個沈寂已久的漁港發生。不過更令人意外的是,要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嘗試與在地激發出未來可能性的星濱山計畫發起人,是個來自隔壁新北市的小孩:書豪。 「因為我很喜歡海,在城市裡面我看不到海,對我來講太遠了。」當基隆人把海常伴生活左右這件事視為理所當然時,對書豪來說,反而是生活追求中的難能可貴。 提取曾在日本瀨戶內藝術季實習的經驗,書豪在港口生活過一段時間的日子,是生命記憶裡非常濃厚的感受。正濱漁港,對他來就是就是一個相似的地方,同樣蘊藏著過去時光所累積下來的豐富能量。 過去北台灣的重要漁港,周邊衍生的相關產業:製冰廠、造船廠、魚類加工廠等,現在依然可以在正濱漁港的周遭被找到,但繁衰與共,具有時代感的歷史痕跡不是低度運作就是已然停擺,榮光褪去後的漁港會有怎樣的轉變,書豪發起的星濱山計畫帶有想做的事情而來,但詢問在地人或是創作的藝術家,可能都沒辦法清楚的描繪出:漁港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 「我覺得要對這個地方進行活化,盡量不要去破壞原有的環境氛圍,這裡的環境氛圍其實在遊走的時候,你會感受到很寧靜,甚至是很低頻率的一個狀態,所以我認為這裡是一個很好創作的空間。」 「這裡的環境氛圍蠻適合有一個創作空間在這邊,散心、放空、沉澱、釋放的一個場域,有一些比較靜的活動內容,離開城市的喧囂。前年剛來到正濱漁港時,我還不是很認識這裡,但我真的被這裡的海跟夕陽所吸引。每天下午五、六點,海波跟夕陽餘暉的橘色氛圍,其實是很迷人的。」 訪問說出上述話語的書豪,眼中彷彿是當時的夕陽映照在海面上閃閃發光,都讓會基隆人自我懷疑,怎麼會有比基隆人還喜歡基隆的人呢? 找出答案可能不是星濱山計畫的首要目的,因為如果答案如此易尋,就不會像基隆這座城市近幾年的變化都相去不遠:有點茫然,不抱有太多希望,所以期待與改變都是小小的、慢慢的。 看著他們在今年5月2日推出的「苔客上岸 - 台灣第一個港灣共創藝術節」募資專案,裡面有一句話,或許能完美詮釋他們想做的事情: 「藝術共融環境讓港灣居民好像看見某種未來。」 未來是什麼不知道,但正濱漁港擁有豐富的歷史內涵、依山臨海的自然地景與曾經盛極一時的漁業發展風貌。這些本錢,是星濱山手中要透過藝術共創的方式,一起再被重新挖掘出來。 根基於過去的輝煌,追求與探索某種全新的未來,相信不僅是正濱漁港,放大到基隆整座城市來看都會是令人熱血沸騰的期待:我們為這座城市的過去驕傲,我們也期待著更好的未來。 / 星濱山-正濱港町藝術共創 「苔客上岸」募資專頁 / interview_戴瑞儀 photo_張紀倫

【老屋調查誌】星濱山-參入藝術共創期待未來的正濱漁港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