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老屋改造面面觀

作者:吳宜晏 近年來台灣各地以老屋改造為主題作為都市發展及文化傳承的策略成果略經顯著,各地也都「因地制宜」發展出特有合宜的方式來應對,「公私協力」發展也成為要讓老屋活化得以永續經營的重要關鍵。文化部「私有老建築」補助在此脈絡上也成為銜接傳承老屋改造的重要脈絡之一。 若以全台灣作為觀察的所在,回推近20年來綜合台灣各地都市更新及文化資產等相關法令及政策推動,更可看出完整的發展脈絡,筆者試著以「台灣老屋改造面面觀」為題,介紹台灣近年以老屋改造及文資活化作為都市再生政策推廣發展,包括: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台北「老屋新用」、「新竹之森」環境改造、雲林文資活化、台南「老屋新力」等,觀看台灣老屋改造案例發展及文資活化公私協力推動「整建維護」理念演進歷程,藉此回看基隆都市再生與老屋發展策略擬定及執行參考。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全國性首創的整建維護政策行動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自2001年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起持續推動以來,鼓勵市民主動創造優質都市空間及居住環境,期盼透過競賽方式,發掘老屋新生創意的各種可能,至今表揚200多件極具創意且多元的老屋新生案例。透過這些優良的案例,除了可以觀察大獎在台灣整維政策發展及社會環境議題等面向的實質影響,不論是從政策整合、空間與人及社群互動下,大獎歷年表揚的觀點,從奠基到轉變分成四個階段: 2001-2009 彩妝角度的城市視野:「新與美」的首都想像 2010-2011 建構臺北厝的論述價值:「從外至內」的思想質變 2012-2017 文化風格市場的深化呼應:「老屋新生大獎」品牌的建立 2018-2020 多元生活樣貌的場域精神:「以人為本」大獎精神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是全國性首創的整建維護政策行動,鼓勵市民主動進行老舊建築物環境改善,創造優質都市空間及居住環境,期盼透過競賽方式,發掘老屋新生創意的各種可能,為此,臺北市政府自2001年起便陸續舉辦都市空間改造、都市彩妝等運動,2012年更名為「老屋新生大獎」,2018年為突顯臺北市新舊共榮的城市意象,冠名為「台北老屋新生大獎」,逐步樹立起「大獎」的高度,並在大獎20週年(2020年)出版《熟成臺北》一書,期許能夠藉由閱讀理解書中案例中所要傳遞整建維護的價值及與城市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性,更進一步加入整建維護的行列,展開老屋新生的具體改造行動。 台北「老屋新用」/讓民眾知道「老屋」也能成為「好屋」 是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自民國105年起執行的實驗性計畫,以公開徵件的方式,針對台北大同區、萬華區及109年增加中正等老舊建物較為密集的行政區,無論室內外或公私所有等老屋都可以提案,加強推廣都市更新「整建維護」觀念的計畫。「老屋新用計畫」的核心精神是希望讓民眾知道「老屋」也能成為「好屋」,因此運用「資源交換」的概念,廣邀市民將自己的老屋做為提案修繕的標的,透過專業團隊的陪伴及輔導,利用多樣化的體驗及學習性的回饋活動來交換「老屋新用計畫」所提供的資源,進而協同達到推廣「整建維護」觀念的目的。 台北「老屋新用」以《居所本事》為題彙整成果專書,讓民眾知道「老屋」也能成為「好屋」。 「老屋新用計畫」從106年起至今年共累積了22 處提案點,2020年特與故事StoryStudio團隊合作,透過成果展及《居所本事》為題彙整「老屋新用計畫」成果專書等,讓大眾對於「老屋新用計畫」有更多了解,也讓台北「老屋新用計畫」中的「整建維護」理念成果完整呈現。 「新竹之森」環境改造/強化優質的人本步行城市 新竹市區近年以「新竹之森」為市政主軸,運用原有舊城區內綠帶河岸等人行空間,接續串聯相關公共設施後成為市民生活及休閒場所。「新竹之森」文化綠廊環境景觀改造,首要是以新竹車站為起點,將竹塹舊城區相關設施成果進行的縫合與串聯,為打造新竹成為優質的步行城市。 接著來到位於舊城牆改造而成的景觀綠水廊帶,此案可以說是台灣早期親水河岸的改造典範,除了可以看到舊城軌跡外,也可從此廊帶延續行走至新竹之心東門城及新竹市政府等,可以說是「新竹之森」貫穿新竹舊城綠廊的重要關鍵。沿著護城河來到新竹美術館及對面街角由林聖峰設計的「幸福街角廣場」。此空間主要是銜接護城河綠帶與新竹市政府大樓間的街角空間,以紅磚為舖面,搭配耐候鋼板所塑的弧狀造型地景及街道家具而成的開放空間。此弧狀造型也配合現有植樹,與新竹美術館兩相呼應,成為頗為舒適的街角帶狀場域。 田中央建築學校/黃聲遠設計的「隆恩圳親水空間」,其以現有隆恩圳綠帶為基地,搭設人工地盤及遊戲設施等進行活化。 最後來到由田中央建築學校/黃聲遠設計的「隆恩圳親水空間」,其以現有隆恩圳綠帶為基地,搭設人工地盤及遊戲設施等進行活化,人工草地為主要舖面材質,在日光下頗具質感,以花草為靈感所做成的欄杆與椅凳別具創意外,還能將頗為複雜的單元以系統化方式佈滿整條綠廊,可以看出田中央將其在宜蘭的實驗精神移植到其他外縣市也有不錯成效。 整體來說,以上「新竹之森」地景空間都可以步行到達且相互間都有串連延續,與居民生活使用重疊,相信在這一連串空間活化後,對於「新竹之森」體認會更加有感。 雲林文資散策/找回美好年代 雲林近年來以文化資產保存活化之「雲林地方文化館」計畫,做為建立各鄉鎮內的自明性,進而啟動文化、觀光、旅遊、產業及社區營造等發展不遺於力,成果也有目共賭,其中從近年西螺、虎尾、斗六、古坑及土庫等鄉鎮市陸續完成以文資活化為底蘊的文化地景改造運動,可看到如多年前「宜蘭經驗」的演進,也成為屬於雲林除了「農業首都」外的另一種特色。 從虎尾建國一二村舊眷村聚落開始起,ㄧ路到虎尾涌翠閣日式房舍修復成果、土庫第一市場木造建築修復及國定古蹟麥寮拱範宮修復工地等,再次深刻感受屬於雲林的獨有魅力,以及雲林文化處文資科人少士氣高、熱情志氣昂,有形無形文資通通來的包山包海能量!而「對的人在對的位置就會做對的事」,從過去雲科大劉銓芝老師擔任文化處長到現任文觀處長陳璧君等,透過從文資保存活化到觀光行銷,都為雲林文資推廣盡足心力可說是背後得以感受到雲林「改變」的重要關鍵。 雲林虎尾「建國一村」場域改造從景觀開始,讓原廢墟般建築得以在保留且延續過去眷村特色。 所謂「十年磨一劍」,在先天地廣人稀,後天上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缺乏條件下還能有如此豐厚成果,實屬不易!已經能預測屬於文化資產保存的「雲林經驗」在後續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及建築再利用的發展中必有其代表性及重要性,值得大家持續關注及鼓勵支持,讓台灣文資保存活化的軟實力能越磨越利! 台南「老屋新力」/民間自發的「常民生活場域文藝復興運動」 2008年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以民間自主力量,於臺南府城發起「老屋欣力」公益運 動,鼓吹民眾支持優質老屋活化案例、分享舊城美好在地生活, 歷經兩屆活動推廣,引起社會廣大迴響。原本乏人問津的諸多閒置老屋,一躍而為在地年輕人造就理想的平台;多處「老屋欣力」據點也成為繼古蹟、小吃之後,外地民眾走訪臺南的熱門景點。 數年之間,「老屋欣力」知名度擴及各地,府城儼然成為眾 人追尋好生活的新故鄉,一度招來不少島內年輕移民,甚至吸引來自香港、馬來西亞人舉家搬遷。日漸沒落的臺南舊市區,靠著民間的自發覺醒與積極投入,重現文化與商業活力,也找回失去 已久的「一府」文化認同和城市自信心。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於老屋再利用的推廣,過去曾舉辦過多屆「老屋欣力」引發全台老屋熱潮。2015年推出第三屆「老屋欣力」與第二屆「老屋欣力典範賞」,共聚集五個縣市11間賢達與府城藝文人士首次跨縣市的全台串聯行動,聚集各縣市夥伴店家針對當前老屋再利用衍生的問題集思廣益,提出民間看法,讓「老屋欣力」的理念在全台遍地開花。 「老屋欣力」的核心精神是關注城市歷史風貌的保存,為此基金會於2014年發起 「老屋欣力宣言」 ,提出社區環境關懷、老屋安全、改造尺度等呼籲:
1、守護在地歷史文化價值不盲目復舊。
2、珍惜多元常民生活元素不虛假造作。
3、認同公益回饋與利潤分享不炒作哄抬。
4、友善土地環境與鄰里社區不干擾破壞。
5、格守公眾安全並尊重專業判斷不敷衍貿進。
6、鼓勵創新思維,成就美好生活,展現歷史城市應有的格局與氣度。 筆者認為,這六項「老屋欣力宣言」及論述,除了說明古都基金會以其由下而上的方式在民間推動「建築再利用」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外,同時也為老屋改造活化行動提供了檢視的基準。 基隆「老屋偵探社」/「軟硬兼施」的老屋改造行動 基隆近年來因應都市再生發展所需,正向面對老屋就成為必要課題,礙於基隆市區私有建築產權複雜且全市大部分均為山坡地等因素,如何讓老屋改造成為市民們提升生活品質的選項,自然成為政策推動上的首要思考。過去基市府都發處2017年舉辦的基隆「老屋偵探社」活動,就是一個「軟硬兼施」的參考案例。 基隆「老屋偵探社」以活動先行「軟硬兼施」為後續基隆私有老建築計畫推動建立基礎資料。 「老屋偵探社」在活動開始前先舉辦了《老屋調查團》推廣行動,號召許多關心城市與老屋議題的市民朋友鑽進老市區巷弄間,串聯在地青年社群團體如「基隆市生活記憶保存協會」、「回基隆」、「雨都漫步」、「Y TEAM」與「86設計公寓」等擔任助教,偕同參與民眾以「老屋調查員」的身分用各自獨到的眼光,探詢隱沒老屋間的昔日美好,並邀請王傑、詹益忠、游志維等長期關心基隆在地及台灣老屋保存活化的專家老師舉辦多場講座,透過實際走訪及座談分享等形式來建立基隆的老屋觀察及論述,藉此機會相互交流,一起重新認識這座歷史悠久的古樸港都,並建立一份屬於基隆的老屋地圖。

「老屋偵探社」所關注的重點,除了建築物本身的故事外,對於整座城市的觀察以串連地方生活、歷史文化與產業特色等也是其活動的核心價值,希望透過親身走訪、講座到提案競賽等一系列活動,讓更多基隆市民及關心老屋發展的人們加入,讓老屋真的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住家、工作室還是商業空間,延續或找到對於老屋使用的新想像。 小結: 回看基隆都市再生與老屋改造/「設計、參與及共創」將是基隆老屋改造的策略關鍵字 綜觀上述台灣各地都市再生及老屋改造發展,除了老屋自身硬體「設計」的改造外,透過改造過程進一步擾動「參與」進而「共創」激發出更多想像成為主要目標。若以此回看基隆都市再生與老屋改造,「設計、參與及共創」將會是基隆老屋改造的策略關鍵字,「都市再生x更新整維」、「社區參與x在地共創」及「文化資產x保存活化」也必將成為台灣老屋改造過程中,所需持續關注的範疇。

台灣老屋改造面面觀

© 2021 by 基隆老屋偵探社 老屋曼波 keelongoldhous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