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世界遺產保存談基隆市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

作者:旅行作家雪兒 童年時期,我就住在眷村旁的菜市場路口,平日最喜歡往巷弄裡鑽,總是會看到門口擺著兩三個藤椅,幾個和藹的老伯伯跟老奶奶坐在前面閒話家常,操著天南地北的口音,聊著幾十年前過往的回憶,她們問:「小妹妹你幾歲阿?」我蹲在矮牆旁搖搖頭,忙跟其他小朋友玩弄著含羞草、酢漿草,然後在地板上用粉筆畫著數字與格子,直到姑姑在巷口喊「回家吃飯了!」 曾幾何時,老屋廚房飯菜香飄出的味道已不復見,隨著兩岸開放,隨著新型態的建築高樓林立,商圈多次變遷轉移,一戶戶的居民遷離的老屋,過往陳年回憶似乎也塵封,直到偶然經過匆匆一瞥,紅色木門斑駁落漆,樹根從屋內延伸到了屋頂,盤據了整個破碎的窗戶,郵筒塞滿泛黃的信封。小時候覺得可怕,長大後就覺得有點心酸,人去樓空後的老屋,難道就不能好好保存下來嗎? 長大之後,揹著行囊的我離開家到遠方旅行,攤開地圖之後詢問民宿老闆說:「附近有什麼景點可以去?」他親切地說:「這裡有好幾個世界遺產,你可以去看看。」心想,什麼是世界遺產,查了資料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所投票開會決定,目前全世界共計有1121件遺產。 登錄其中,除了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外,更是旅遊觀光收入的金字招牌,更是對遺產保護的鄭重承諾。其中有一條是這麼寫:世界遺產在遭到天災人禍時,可以得到全人類的力量協助救災,保存原跡。 主要源自1960年的「努比亞行動計劃」,埃及為了興建水壩而要淹沒阿布辛貝神殿和菲萊神殿等古蹟,因為計畫徹底被執行,神像被仔細地分解後運到高地,再一塊塊地重組裝起來,這計畫耗資八千萬美元,沒有各國的援助,根本無法保存。後來的許多古蹟也受惠於此,得到完善的保存不被經濟破壞,像是吳哥窟、馬丘比丘等著名的古蹟,也有許多特殊的建築文化被保存,例如以色列的特拉維夫白城以及義大利韋內雷港、五村鎮及其沿海群島。 出外旅行最大的震撼就是外國對於古蹟的保存與維護幾乎到了細膩的部分,對於各年代的建築以及老房都有明確的規範,舉例來說西班牙的科爾多瓦歷史中心,幾乎整個老城區都被列為世界遺產,裡面保存了古羅馬、伊斯蘭和基督教時代的眾多歷史文化遺蹟。除了著名的科爾多瓦主教座堂、羅馬橋、古羅馬時代的圓柱,周邊整個區域仍保留著歷史過往的痕跡。我住在附近的城區旅社裡,白牆、鮮花掛其中,保留著阿拉伯式的穿堂建築風格,融合了西班牙、北非的特色,走在鋪滿石板地巷弄裡,我彷彿能感受到百年前的生活樣貌。 回到家後,我會想「為何國外能?台灣不能?」 偶時會聽見人說這些老屋很醜、佔位、沒有經濟效益,不如拆了建大樓炒地皮來的,的確在物價飛漲的年代,有一塊地就等於一片金,金子要發光,必須拆了舊時物,只是拆遷後的大樓搬來的鄰居都在水泥叢林裡,誰都不認識,一戶戶,沒了舊時的味道,沒了街頭巷尾熱鬧的親切,沒有酢漿草,沒有成堆的孩子打鬧,時代的變遷不代表就要革去歷史的痕跡。 覺醒,不是件難事,無法什麼都從政府下手,那麼民間自發性的治理力量就相對重要,在基隆有了私有老建築的保存再生計畫,用時間換取新思維,用營造重新活化老房子,保存具有潛在文化資產的私有老建築,就是創造新歷史城區的價值意義。 或許,離世界遺產申請還有點遠,倘若能保存的完善,那未來都很有潛力。只要有故事的地方,就應該被好好的留下,就像旅人走過的足跡,都可能成為下一個人追隨的傳奇。 打個小廣告,基隆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已經上路囉!將優先補助急迫性、文化價值獨特性、歷史資源完整以及修復完成後之使用維護計畫具永續性,有興趣的民眾可以直接上粉絲團洽詢。 文化部私有老建築:https://reurl.cc/Q6Eanp 基隆老屋偵探社:https://reurl.cc/WXNOae

從世界遺產保存談基隆市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
bottom of page